博物馆内人流如织、“苏超”火爆出圈、“中国游”“中国购”持续升温……上半年,消费“热”势不减。数据同样亮眼,上半年,我国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.8%,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%,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。
持续释放的消费活力,不仅有力支撑了上半年经济增长,也提振了发展信心,为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。这是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显效的结果,彰显了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。
消费是经济增长的“主引擎”,也是民生幸福的“晴雨表”。曾经,对很多人而言,消费不过是“吃饱穿暖”;如今,居民收入稳步增长,中国不能造的越来越少、能造的越来越好,人们的消费需求也从“有没有”转向“好不好”。
看上半年的消费数据,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、文化办公用品类、通信器材类、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.7%、25.4%、24.1%、22.9%;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、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增势较好。
以旧换新商品销售良好,部分升级消费增速加快,折射出消费者对品质和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。炎炎夏日带动“清凉经济”全面升温,“谷子经济”迅猛发展,绘画写作、烹饪插花等夜校课程“一课难求”……消费新需求加速涌现,不断点亮细分市场“新蓝海”,也为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而供给向“新”,则在持续激发消费潜能。
为顺应多元化、个性化消费需求,北京出台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,广西推出深夜食堂、夜广西LIVE秀等特色活动,山西打造非遗国货“潮牌”“潮品”……多地追“新”赶“潮”,加快培育市场新动能。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努力在订单中探寻销售“密码”,努力“读懂”市场与消费者。比如,年初有家电企业推出形似“米老鼠”的懒人洗衣机——分三个滚筒,可分别清洗鞋袜、内衣、普通衣物等,市场反响火爆。
消费是一个长链条行为,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“掉链子”,都可能让促消费的效果打折扣。当前,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,仍存在一些堵点。例如,银发经济市场广阔,但老年群体在参与新型消费时常遭遇“鸿沟”,一些健身场馆以年龄为由拒绝为老年人办理会员卡,有的旅行社对老年人设置特殊条款等。
今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将“大力提振消费、提高投资效益,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”列为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之首。3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,部署了8方面30项重点任务。7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,“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,系统清理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合理限制”。
提振消费的关键在于充分挖掘消费潜力。从供给端看,需要提升供给质量、优化消费环境,让消费者“敢花钱”。从需求端看,增强消费能力、提升消费意愿是重点,需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,完善社会保障体系,让消费者“能花钱”。只有尽力减少各种后顾之忧,人们的消费预期才会更稳。
消费旺,经济活。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,扎实推动各项政策措施更快落地见效,推动消费继续乘“热”而上,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。(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)
#guotaibanhuiyingminjindangrengjinzhitailvyoutuanlaidalu#[minjindangrengjinzhitaiwanlvyoutuandaodalu,guotaibanhuiying]4yue26rishangwu,guotaibanjuxinglixingxinwenfabuhui,fayanrenzhufenglianjiujinqilianganredianwentihuidajizhetiwen。#(#)国(guo)台(tai)办(ban)回(hui)应(ying)民(min)进(jin)党(dang)仍(reng)禁(jin)止(zhi)台(tai)旅(lv)游(you)团(tuan)来(lai)大(da)陆(lu)#(#)[([)民(min)进(jin)党(dang)仍(reng)禁(jin)止(zhi)台(tai)湾(wan)旅(lv)游(you)团(tuan)到(dao)大(da)陆(lu),(,)国(guo)台(tai)办(ban)回(hui)应(ying)](])4(4)月(yue)2(2)6(6)日(ri)上(shang)午(wu),(,)国(guo)台(tai)办(ban)举(ju)行(xing)例(li)行(xing)新(xin)闻(wen)发(fa)布(bu)会(hui),(,)发(fa)言(yan)人(ren)朱(zhu)凤(feng)莲(lian)就(jiu)近(jin)期(qi)两(liang)岸(an)热(re)点(dian)问(wen)题(ti)回(hui)答(da)记(ji)者(zhe)提(ti)问(wen)。(。)
明星餐饮为何逃不出短命魔咒
据厄瓜多尔水产养殖协会主席坎波萨诺介绍,厄瓜多尔全国5个沿海省份分布着3900个白虾养殖场,养殖面积达1.85万公顷。在全国45个白虾加工企业中,超过一半的企业同中国有业务往来,部分企业甚至90%的产品都销往中国。